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再回周庄情未了:杨明义与江南水乡

再回周庄情未了:杨明义与江南水乡

  • 发布时间:2023-11-06 15:48
  • 来源:收藏头条
  • 作者:
  • 选择字号:

再回周庄情未了:杨明义与江南水乡

【概要描述】再回周庄情未了:杨明义与江南水乡。

  • 作者:
  • 来源:收藏头条
  • 发布时间:2023-11-06 15:48
  • 选择字号:
详情

 

“再回周庄:杨明义周庄艺术现场”

在周庄古镇古戏台

河上新雨后 杨明义绘画,冯远书法对联

家乡的回忆—双桥 陈逸飞作品赠邓小平

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董事长阿莫德·哈默博士访华。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会见了他。在随后的访华活动中,哈默又和邓小平会面了,在这次访问中,哈默博士带来了他的弟弟维克多在纽约曼哈顿五十七街的哈默画廊代理的旅美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并将其送给邓小平。这个在现在看似平常一个公关活动,却在无意中让很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周庄水乡,进而触发了周庄水乡扬名全中国乃至海外。

 

周庄 2019年 吴冠中油画作品

保利香港2016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中,吴冠中的《周庄》油画以2.36亿港元成交,不仅创造了当时吴冠中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也同时刷新中国现当代油画最高纪录。此作画于1997年,尺寸为148x297cm,画面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在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得到江南的小家碧玉,更看得到江南人的大气。

吴冠中偕同妻子在1985年首次前往周莊,因讚嘆水鄉之美,先後發表過文章《周莊眼中釘》《周莊-魂兮不歸》《古鎮的美與愁》等等。據《吳冠中全集第一卷》所編纂的資料顯示,題名或畫中有題字 「周莊」的多達十六件,遠高於藝術家歷年創作素描作品中其他地點的數量,可見吳冠中對於周莊的情有独钟。

他们为什么在那么遥远的时间,中国还没有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年代就知道了周庄水乡?!这一切缘于一个人,他就是著名的画家——杨明义。

杨明义

1985年,杨明义陪同华君武乘船赴周庄途中

1985年,杨明义陪同吴冠中夫妇前往周庄途中

1998年,陈逸飞和杨明义在周庄写生

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还是年轻人的苏州画家杨明义在寻找绘画素材时在无意中发现了尚未被开发、近乎原始风貌的水乡古镇周庄。从1978年的第一幅表现周庄江南农村作品《水乡节日》开始,周庄就此以一个独特的垄断性的题材进入了杨明义绘画的艺术世界,杨明义周庄题材的作品多不胜数,周庄也给予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与此同时,更关键的是杨明义把这一发现分享给了美术界的许多前辈,例如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著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画家吴冠中等人,当然还有他的同辈人,他的朋友陈逸飞、陈丹青等等。许许多多人通过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知晓周庄了解周庄,杨明义功不可没,当属“发现周庄第一人”。

周庄之晨 2000年 杨明义作品

同样,话说回来,我们国韵文华书画院的艺术家在2011年第一次来周庄写生采风。当时油画方面有油画名家潘世勋先生、戴士和、秦龙等先生,国画方面有貴州省文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杨长槐先生,以及赵梅生、等等数十人。以及此后十来年来多次活动也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举行。这所有的艺术活动也是我们的国韵文华书画院的副院长杨明义先生推荐并积极从中协调达成。

 

今天,2023年10月29日在纪念发现周庄45周年之际,“再回周庄:杨明义周庄艺术现场”展览艺术活动在周庄古镇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周庄古戏台,以及中市街三个地点分别呈现了杨明义艺术创作的纸本作品,以及关于杨明义创作活动中的相关视频、音频。展览将为期长达5个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罗林泉,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市委常委、昆山市委书记周伟,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朱宪民等等近千人参加了开幕仪式参观了展览。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30日。

周庄如织的游人流连在水乡美景之中,杨明义的江南水乡艺术作品更是成为了公众的一种独特记忆。艺术与旅游相得益彰,以期源远流长。

本文作者:余根晖

国韵文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刘巨德 先生致杨明义贺信

李可染画院 李庚 先生致杨明义贺信

桥之乡 2007年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一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二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三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四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五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六 杨明义作品

百桥图之七 杨明义作品

陈逸飞画杨明义

周思聪画杨明义

黄永玉画杨明义

吴冠中与杨明义因为周庄结下的深厚友情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