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弘扬传承京族非遗民歌与独弦琴文化

弘扬传承京族非遗民歌与独弦琴文化

  • 发布时间:2023-10-12 13:54
  • 来源:京华时空网
  • 作者:松泽野鹤
  • 选择字号:

弘扬传承京族非遗民歌与独弦琴文化

【概要描述】在广西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师、项目主持人刘海嘉带领“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来到广西防城港市这个京族群众的世居地,开展“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指导”项目的实施。

  • 作者:松泽野鹤
  • 来源:京华时空网
  • 发布时间:2023-10-12 13:54
  • 选择字号:
详情

京华时空网讯(特邀记者 松泽野鹤) 为了弘扬传承中国非遗传統文化,今年初在广西艺术学院民间创作指导服务的活动中,设立了“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指导”这个项目。在广西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师、项目主持人刘海嘉带领“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来到广西防城港市这个京族群众的世居地,开展“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指导”项目的实施。通过大家的努力,该项目在短短数月里,成功吸纳了50多名青少年儿童学员进入项目组。

刘海嘉老师和学员们合影

项目第一阶段自2023年4月开始,每周末在广西防城港市兴东路与柑子岭路367号,对学员开展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的培养与指导。在项目第一阶段过程中,项目成员带领学员学习编排了京族独弦琴弹唱《过桥风吹》《京族摇篮曲》《见枝花开花正红》《植树歌》《采茶摸螺歌》《打渔归来》等优秀音乐作品。通过学习,学员们有效提升了演艺技巧和艺术修养,第一阶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指导”项目第二阶段于2023年7月初开始,至2023年10月初结束,为期3个月。其目标主要以社会实践表演为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学员们所学习编排的京族民歌独弦琴弹唱节目带进大众的视野。经过项目成员的努力,“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的学员们在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基地举办的暑期公益活动、民族同心院举办的2023年东兴市文化旅游节暨京族哈节开幕式展演、京族人家庆哈节文艺晚会等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指导”项目,在实施的两个阶段中,通过为青少年儿童们提供优质的艺术指导服务,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参与进来,培养激发青少年儿童对京族民歌和独弦琴的热爱,使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的培养能“从娃娃抓起”,让民族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项目两个阶段的开展,增强了青少年儿童对京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演唱京族民歌和弹奏独弦琴文化能够被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认可,更大范围的保护和传承了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京族民歌与独弦琴艺术队指导”项目也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迎来丰收的喜悦!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