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葫芦”邮票里的吉祥意象

“葫芦”邮票里的吉祥意象

  • 发布时间:2023-02-24 15:58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司徒一凡
  • 选择字号:

“葫芦”邮票里的吉祥意象

【概要描述】葫芦是道家的象征物,被视作神仙器具。

  • 作者:司徒一凡
  • 来源:光明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2-24 15:58
  • 选择字号:
详情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攀缘爬藤草本植物。葫芦果实嫩时可作蔬果食用,其藤蔓、卷须、叶、花、果瓤及膜、种仁等均可入药。中国邮政2020年6月1日发行的一套6枚《动画——葫芦兄弟》邮票第一枚“七色葫芦”就展现了葫芦即将成熟时的生长环境,其余5枚邮票中的葫芦娃发髻上也都有一只葫芦,因此该套邮票成为我国全套枚数最多的葫芦邮票。在1980年1月15日发行的一套16枚《齐白石作品选》邮票中有一枚是“葫芦”,图案描绘成熟后变成黄色的5只葫芦。

  成熟的葫芦经晾晒干燥并掏空其内部后,因密封性好,又自带清香之气,故被用作盛放药、酒、茶等不同物品的天然容器,自古就有“瓠”“匏”“壶”“扈鲁”“甘瓠”“壶卢”等多种别名,对半剖开即成“瓢”。1987年2月20日发行的一套3枚《徐霞客诞生400周年》邮票图案中均出现作为水壶(或酒壶)的葫芦,它或被系于腰间,或被放置身边,伴随徐霞客云游华夏大地与河山。

  葫芦是道家的象征物,被视作神仙器具。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背着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2004年7月30日发行的《神话——八仙过海》小型张中就有铁拐李背着葫芦的形象。2001年12月5日发行的《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仙山盗草”,再现了我国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盗仙草”的场景:白娘子大战守护仙草的童子,南极仙翁在旁观看,他右手拿着灵芝草,左手握着挂有葫芦的龙头拐杖。盗仙草的起因是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后现原形,许仙受惊吓而魂飞魄散、不省人事。为救许仙,白娘子远赴昆仑山盗仙草。我国民间有过端午节喝雄黄酒除毒避邪的习俗,2001年6月25日发行的一套3枚《端午节》邮票中的“避五毒”,其主图正是盛满雄黄酒的葫芦。

  葫芦还是中医的标志符,被誉为“悬壶济世”。神医华佗当然离不开装药的葫芦,2020年8月19日发行的一套2枚《华佗》邮票中的“发明麻沸散”一图可见华佗左侧身边有一只葫芦,小型张中的案几上也放着一只葫芦。2014年9月30日发行的一套4枚《中华孝道(一)》邮票之“学医疗亲”中,药王孙思邈所持的拐棍上挂着一只葫芦。

  历经长期积淀和演变,葫芦从单纯实用功能逐渐被华夏先人赋予各种精神寄托,成为中华民族质朴、世俗的吉祥物之一。因其与“福禄”谐音,故代表福禄双喜;因其多籽易繁殖,故象征多子多孙;因其枝茎称作“蔓带”,与“万代”谐音,故寓意长寿健康。总之,葫芦符合人们对天地和合、富贵吉祥、福寿绵长、家族平安、人丁兴旺等美好向往的所有希冀,2014年10月9日发行的贺年专用邮票《幸福美满》对此有充分展示。这枚菱形邮票是我国第一枚以葫芦为主图的邮票,大葫芦内还有14只不同颜色的小葫芦生长在藤蔓与花叶间,成为我国葫芦数量最多的邮票。古人还对葫芦作为吉祥物的意象衍生到瓷器中,1998年10月13日发行的一套4枚《龙泉窑瓷器》邮票中的“元·葫芦瓶”就是一个极佳的实例。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