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郑州登封观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制
【概要描述】“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
“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 2月21日下午,在位于郑州登封的观星台景区,“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成员见到了这样一副对联。
据了解,此副对联贴在观星台的大门外,高度概括了观星台“昼测日影,夜观极星”预测天气变化和周公测影台“正日景,验四时”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它们的科学价值。
观星台景区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包含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两处天文文物。这里四季分明、农业发达、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国古代天文活动的中心。
周公测景(通“影”)台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营建洛阳时,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测日影、求地中、验四时季节变化的古天文仪器。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太史监南宫说(悦)仿周公旧制,将原土台木表改为石台石表。
周公测景台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圭表侧影的重要实物见证,也让登封成为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发源地。
“我身后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元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任用郭守敬进行历法改革。郭守敬在观星台采集数据、制作仪器,通过多方努力,于1280年制定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部历法——《授时历》。”登封市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绍说,在《授时历》中,中国古圣先贤准确测得一个太阳年的长度为365天5时49分12秒。这一数据结果,与302年后的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仅差25.92秒。
伴随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观星台下的圭表默默走过了千年岁月。在现在、在未来,它仍将坚守于此,通过身上或长或短的日影,将圣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传达给世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