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山东临清百年非遗“廖庄花鼓”薪火相传盼新生
【概要描述】身穿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传统服饰,两个伞头打得虎虎生威,锣鼓队伍边敲边扭动舞步。
“廖庄花鼓”彩排现场。 临清市刘垓子镇政府供图
身穿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传统服饰,两个伞头打得虎虎生威,锣鼓队伍边敲边扭动舞步。中间土地爷、憨妈妈、公子等角色各自作出夸张的动作。2月22日,在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廖庄文化广场的舞台上,“廖庄花鼓”老艺人对村内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培训,生动传神地传授花鼓的动作要领。
据了解,“廖庄花鼓”起源于宋朝,盛行于清朝光绪年间,具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庙会、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中的重要节目。表演是根据梁山好汉乔装改扮混进大名府,营救玉麒麟卢俊义的故事演化而来,到现在,服装道具、动作表情,一直保持着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装扮。
“廖庄花鼓”参加2023年临清市元宵节社火展演。 何新华 摄
“廖庄花鼓”的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借鉴了传统戏曲、雕塑壁画技巧,表演方面融合了陕西腰鼓、东北秧歌等元素。刘垓子镇廖庄村村民王越告诉记者,“廖庄花鼓”每个鼓点和动作都有讲究,很有学问。“我现在一有时间就过来学习。”
据廖庄村网格党支部书记姜广霞介绍,为更好地传承“廖庄花鼓”,“廖庄花鼓”老艺人自发对村民进行培训教学。随着手艺人的教学传授,村内的年轻人在了解表演技巧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还打算再办一个免费的培训班,一个师傅带一个学员或者几个学员,同时也欢迎其他地方有兴趣爱好的朋友们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