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交30万抵45万为何不计入总房款?

交30万抵45万为何不计入总房款?

  • 发布时间:2023-02-22 13:27
  • 来源:扬子晚报
  • 作者:
  • 选择字号:

交30万抵45万为何不计入总房款?

【概要描述】打着“交30万抵45万”的优惠噱头收取买房人的“电商费”,但是这30万元却不写入购房合同、不计入总房款。

  • 作者:
  • 来源:扬子晚报
  • 发布时间:2023-02-22 13:27
  • 选择字号:
详情

  “云禄湾”营销中心

  近日,南京市民刘先生(化姓)致电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热线96096反映,南京市江宁区的“云禄湾”正在销售双拼别墅,打着“交30万抵45万”的优惠噱头收取买房人的“电商费”,但是这30万元却不写入购房合同、不计入总房款,而是让买房人直接打到第三方公司。对此,相关部门表示,开发商应该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未标明的费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市民投诉

  自己找上门看房为何要交“电商费”

  刘先生在江宁做生意,最近听朋友说在禄口皮草城附近的“云禄湾”有大批量双拼别墅在售,面积两三百平方米,总价三四百万。价格合适,地理位置也不算偏,刘先生就计划买一套。于是,在朋友的带领下,他来到“云禄湾”售楼处看房。实地查看后,刘先生感觉不错,主动咨询价格、签约流程以及优惠政策。这时,售房员告知,“云禄湾”现在有活动,交30万能抵45万。就在刘先生下定决心准备交钱签约之际,售房员补充道,这30万元是“电商费”,不是给开发商的,而是要交到第三方公司,而且不算入总房款。

  “这个钱交给第三方公司,如果我退房,第三方公司是否退钱呢?常规操作是开发商发布优惠方案,他们收取定金,但这里却由第三方公司收钱。再说,我是自己上门看房的,并没有通过第三方公司,为何要交‘电商费’呢?”刘先生事后想想不放心,认为房价一点也不透明,感觉自身权益无保障,也怀疑开发商变着法子强制消费,暂时放弃了购房。

  记者调查

  想要优惠,就得交“团购服务费”

  日前,记者来到“云禄湾”售楼处看到,“云禄湾”楼盘位于南京禄口皮草城南侧,不少别墅外面搭设起脚手架,工人们正在给房屋外立面出新。接待记者的售楼员表示,“云禄湾”楼盘于2006年拿地建设,2008年拿到销许上市销售,开发商为中铁二局。在售的是开发商自持房产,为双拼别墅产品,产权只有40年。

  销售员向记者推荐了一套290平方米的房源,总价约450万,如果想买的话可以先交30万的团购服务费,交到指定的第三方公司账户,这样房屋总价可以减45万元。销售员还表示,“云禄湾”双拼别墅以前是禄口皮草城项目的一部分,现在单列出来改了名字。该别墅从2008年开始销售,一直未卖完,因为房屋已经建好15年,风吹日晒已显老旧,借着房市回暖的时机,进行出新并优惠促销。由于该别墅是商业性质的,所以价格比周边住宅要低一些。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第三方公司的服务,能不能不交这笔费用?售楼员很干脆地表示:“你可以不交啊,那就没有优惠了,最多只能享受九八折,按时签约让一个点,全款再让一个点,这个优惠所有买主都能享受。”

  主管部门

  须明码标价,不得收取未标明的费用

  “团购服务费”能提供啥服务,为何要指定第三方公司收取?记者就此联系了中铁二局。“云禄湾”楼盘销售代理商负责人主动联系记者表示,常规操作是开发商给销售代理商一笔渠道费,其实就是中介费,由代理商自己找客源并完成销售。但在云禄湾,开发商中铁二局未给渠道费,为了尽快售房,代理商只能委托第三方公司找客源,如果售房成功,第三方公司可拿到合同约定的渠道费,也就是大家通俗讲的“电商费”。

  “虽然南京房市开始回暖,但是渠道费必不可少,客流对于成功售房至关重要。”该负责人表示,客户购房正常的折扣是有的,例如全款购房享受九八折,为了调动第三方吸引客源的积极性,特制定30万冲抵45万房款的优惠方案。

  “电商费在房地产行业不算什么新鲜事,开发商打着‘以钱抵钱’的口号,让购房者以为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是虚假优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电商费,就是除了房价之外又向购房者收取了部分费用,让购房者为房产电商的佣金买单,后续容易产生纠纷,还可能涉及偷税、漏税及规避政府限价等问题,因此,收“电商费”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根据相关规定,商品房销售应该明码标价,除了现场公示的价格外,不得再收取其它未标明的费用。”江宁区房产局工作人员表示,楼盘收取合同之外的任何价款,都涉嫌违反房价一价清的规定,买房人可以向主管部门投诉反映。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