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从礼物到生活:鲜花里的“浪漫经济”

从礼物到生活:鲜花里的“浪漫经济”

  • 发布时间:2023-02-20 10:53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杨静
  • 选择字号:

从礼物到生活:鲜花里的“浪漫经济”

【概要描述】1月24日至2月8日,昆明国际花拍中心交易量达5642万枝,同比上涨近40%。

  • 作者:杨静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发布时间:2023-02-20 10:53
  • 选择字号:
详情

取花、打包、装箱……蔡付坤是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一名鲜花寄递员,近期,他每天都忙到凌晨,确保鲜花能发送出去。2月1日以来,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鲜花日承运量超过11万票。

  近期,鲜花市场火热。1月24日至2月8日,昆明国际花拍中心交易量达5642万枝,同比上涨近40%。

“过去鲜花是礼物,现在鲜花是生活”

  在北京二十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花店,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店员忙着打包花束。“这些是‘云花’产品。”负责人陈林说,公司过去以销售进口花为主,到云南考察后,便把“云花”作为稳定的货源。花店近期每天的销售额在5万元至10万元,已经高于疫情前同期的销售额。

  鲜花销售增长的背后是鲜花供给越来越充足,以及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对浪漫生活的追求。从业30多年的杨玉勇说,以前花店非常少,鲜花价格很高,买花是一种“奢侈”,而现在买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消费了。

  “以前都是过生日时会收到鲜花或者买花送人,现在很多平台都有鲜花,品种多,价格也便宜,有时候买菜的时候就顺手买上一把,现在家里一年四季鲜花不断。”北京的宋女士说,“过去鲜花是礼物,现在鲜花是生活。”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李绅崇说,随着以云南为代表的鲜花产区发展,鲜花供给数量和品质都得到提升,消费场景在发生变化。

  “家庭用花已成鲜花消费的趋势。”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副会长飞雪梅表示,随着“浪漫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优质鲜花需求量逐年上升,对花型、花香、花色等需求更加具体,“新奇特”的鲜花产品受到欢迎。

“浪漫搬运工”助力鲜花新鲜抵达

  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近期日均批发量近3000万枝。这些鲜花如何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

  “我们用时间换品质。”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鲜花运输保障负责人杨景磊说,鲜花运输对温度和时效有着较高要求,过去物流体系不完善,鲜花损耗很大。为提升鲜花寄递的服务保障能力,公司成立鲜花运输保障组,投入全货机、冷链车,打造“航空+高铁+冷链”的运输模式,鲜花从花田到客户手中最快24小时内就能送达。

  “品质不受损,浪漫不打折。”来自昆明市的“花二代”韩天星跟随母亲在鲜花行业打拼了近30年,他说,正是因为冷链和航空物流的便捷,才保障了每天上千件鲜花准时送达。

  “采后处理对鲜花品质也很重要。”飞雪梅说,经过探索,云南鲜花行业已形成标准化的采后处理模式:预冷、包装、冷藏,处理后的鲜花品质更加稳定。同时,一些企业研制的保鲜剂让鲜花的瓶插期得到延长,使鲜花的浪漫更持久。

“浪漫制造者”打造“花漾”乡村振兴路

  在60岁那年,一直与传统农作物打交道的董兴龙第一次接触鲜花种植,让他成为一名乡村“浪漫制造者”。

  董兴龙家在云南省姚安县官屯镇官屯社区,过去多种植玉米、蔬菜等作物。5年前,当地政府多方考察后决定推广鲜花种植。作为社区党员户,他第一时间申请加入鲜花种植,带头种植洋桔梗,跑市场、学技术,逐渐探索出种植经验。

  目前,当地已建立“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从分红、务工、技能培训等方面让群众深度参与鲜花产业。去年,鲜花产业给官屯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

  镇里一些年轻人也成了“浪漫制造者”。36岁的孙娅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她到花企工作后,觉得产业前景广阔,尝试种了3亩玫瑰,很受市场欢迎。

  “鲜花出去了,游客进来了,鲜花成了聚人气的产业。”孙娅说,在春节期间,鲜花基地成了观光打卡点,到花田赏花、买花成了一种浪漫体验项目。

  据了解,云南2022年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过170亿枝鲜花。“‘花漾’乡村振兴道路正在铺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副处长张昉说,云南强化了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鲜花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云南14万余户花农年收入超过70亿元,他们在为消费者制造浪漫的同时,腰包也鼓了起来。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