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
【概要描述】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储蓄,未来能否释放出来?又会流向哪些领域?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释放的超额储蓄或达5000亿元至6000亿元。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若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较快、增速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较快,超额储蓄就会较快较多地释放一部分,今年的储蓄率会明显下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
目前累积的居民超额储蓄能否回归银行理财?明明称,结合中国广义理财市场的历史经验和海外情况,能否回归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储蓄可能流向消费和不动产投资的规模,银行理财对标其他类型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储蓄的性价比优势,银行理财及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增长机会等。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维持低位震荡,而下半年伴随机构理财冲量节奏发力和债市走强机会,年中将是关键拐点,银行理财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水平。”明明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