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轻食”新宠燕麦片,如何吃出健康

“轻食”新宠燕麦片,如何吃出健康

  • 发布时间:2023-02-16 13:35
  •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 作者:李建
  • 选择字号:

“轻食”新宠燕麦片,如何吃出健康

【概要描述】燕麦片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作为一种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全谷物,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轻食界“新宠”。

  • 作者:李建
  •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 发布时间:2023-02-16 13:35
  • 选择字号:
详情

  燕麦片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作为一种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全谷物,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轻食界“新宠”。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燕麦片产品,您知道该如何挑选,食用上又该注意些什么吗?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为您解密。

  解析:美味燕麦片有几多

  不少消费者认为燕麦片就是麦片,其实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主任药师杜钢称,麦片是多种谷物片的统称,原料为小麦、大麦、大米、玉米等谷物,可能含燕麦,也可能不含燕麦;而燕麦片是以燕麦为原料,经加工制成。根据原料、加工方式等的不同,市面上的燕麦片分为纯燕麦片和复合型燕麦片两种。

 

  纯燕麦片的原料只有燕麦,根据加工工艺和食用方式,分为煮食型燕麦片和即食型燕麦片两种。煮食型燕麦片是燕麦直接压片制成,只有煮熟以后才能食用;即食型燕麦片又称快熟型、冲泡型、免煮型燕麦片,是由燕麦经蒸煮或烘焙等熟化工艺加工而成,可以直接泡水或牛奶吃,也可经微波炉加热后食用。

  复合型燕麦片对燕麦的含量没有要求,只要保证燕麦是其中一种原料即可,可以添加纯燕麦片,也可以添加含有燕麦的复合麦片。通常,复合型燕麦片中还会添加水果干、坚果、酸奶块、植脂末、糖浆、麦芽糊精、香精香料等。

  相较于纯燕麦片,复合型燕麦片口味丰富,营养更均衡全面,但同时糖分、脂肪、热量等也大大增加。食用方式上,复合型燕麦片一般不需要蒸煮,既能当零食干吃,也可以直接泡水、泡牛奶或者拌酸奶吃。目前市面上复合型燕麦片品种繁多,且常以“麦片”命名,如水果麦片、坚果麦片、酸奶麦片等。

  选购:四个要点要牢记

  市面上的燕麦片产品种类繁多,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主管药师刘美提醒消费者选购时应结合自身需求,并留意以下四点:

  一是细心研究配料表。通过配料表中燕麦片的排序位置或是含量标示了解产品的类型。燕麦片的排序越靠前,表示添加量越高。标签上标注的配料种类越少,说明燕麦片越“纯”。

  二是关注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可以通过营养成分表了解产品的营养组成。对于特殊人群,更要关注产品的糖分、脂肪、钠、能量,以便根据自身需求科学选购。糖分不是营养标签的强制标示内容,有可能不会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明,消费者可通过配料中水果干、白砂糖或葡萄糖浆等的添加情况大概了解产品糖分情况。

  三是认真查看生产日期。购买大包装产品时,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新的,避免储存时间过长导致受潮、氧化酸败,进而影响产品口感和质量。

  四是注意看颜色、闻味道、看完整度。购买散装产品时,发黑、发暗、有异味的燕麦片最好不要购买,散碎不完整的燕麦片建议谨慎购买。

  食用:特殊人群须留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50克—150克全谷物。相较于大米等谷物,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每天用30克—50克纯燕麦片替代一部分精白主食,可以让营养更均衡,饮食更健康。杜钢提醒,特殊人群食用燕麦片时注意以下几点:

  老年人、“三高”人群以及减脂人群推荐选择纯燕麦片。纯燕麦片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食用后血糖不会快速升高;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能润肠通便,还可降低胆固醇;含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在肠胃中吸水膨胀,易于产生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量。

  肠胃消化能力弱的人群建议选择煮食型燕麦片。燕麦片中的膳食纤维不容易被消化吸收,老年人、肠胃消化能力弱的人群,最好选择煮食型燕麦片,且一次不宜食用过多,以避免胃肠道痉挛或胀气。

  有快速补充能量需求的人可选择复合型燕麦片。复合型燕麦片配料丰富、口味多元、食用方便,还能快速供能,是早餐或午后能量补给的不错选择,但由于其糖分及热量较高,不可贪吃。

  麸质、乳制品以及坚果过敏人群建议谨慎食用燕麦片。燕麦中含有麸质蛋白,麸质蛋白过敏人群建议不要食用燕麦片。复合型燕麦片中可能添加有乳粉、坚果等致敏物质,对该类食物过敏人群建议避免食用,食用前应关注产品配料,以免误食过敏。

  相关链接

  燕麦片如何贮存更靠谱

  燕麦片富含油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开封后长时间放置容易滋生微生物,添加了坚果的燕麦片,与空气接触后容易氧化酸败,甚至霉变等。建议开封后尽快吃完,未食用完的应密封后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