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调查: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受亲人影响最大

调查: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受亲人影响最大

  • 发布时间:2023-02-16 10:3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 选择字号:

调查: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受亲人影响最大

【概要描述】榜样是少年儿童学习模仿的重要对象。

  • 作者: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发布时间:2023-02-16 10:31
  • 选择字号:
详情

榜样是少年儿童学习模仿的重要对象。在选择榜样时,少年儿童受谁的影响更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少年儿童偶像与榜样研究报告”显示,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受父母亲人影响最大。在不同学段的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对榜样的选择受身边师长及教材、课外书等传统读物的影响更大。

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受父母亲人影响最大

调查发现,电视是受访少年儿童了解榜样的第一渠道,占比超过四成(41.0%);接下来是同学朋友等同龄人(25.5%)、父母等长辈(21.1%)、老师(19.8%)等身边的人,比例均在两成左右;短视频(19.5%)、微信微博(18.1%)等新媒体,对少年儿童了解榜样也有一定影响。

对比受访少年儿童了解偶像与榜样的渠道发现,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人对少年儿童了解榜样影响更大,占比更高,而各类新媒体与社交平台等对少年儿童了解偶像的影响更大。

调查发现,受访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受父母亲人影响最大,排序第一,比例近半数(47.9%);然后是老师(35.5%)、同学朋友(35.4%),比例均在三成以上;媒体排在第四位,占比不足三成(28.7%)。由此可见,身边人对少年儿童选择榜样的影响更大。

比较发现,选择榜样受父母影响的比例,小学生最高,比初中生、高中生分别高约6个和7个百分点;选择榜样受老师影响大的比例,小学生分别比初中生、高中生高出约9个和10个百分点。同样,对榜样的选择受教材、课外书影响大的比例,小学生也更高。而在选择榜样受媒体影响的比例上,高中生分别比初中生、小学生高出5个和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小学生对榜样的选择受身边师长及教材、课外书等传统读物的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受媒体等大众流行文化以及自己的影响更大,这说明高中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偶像与榜样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

学校和家庭需要怎样的榜样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大多会给孩子树立一些榜样,家庭的榜样教育也是达成家庭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本次调查发现,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榜样类型,除了杰出人物就是身边的同龄人。同龄人更有利于少年儿童学习眼前的榜样,也更符合他们的接纳特点。但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往往较少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调查发现,有近三成(29.4%)的受访少年儿童认为家长老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比,使很多孩子把这一点看作是家庭榜样教育的首要问题。

学校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榜样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研究发现,学校榜样教育个性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少年儿童对榜样的需要。例如,“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23.6%)、“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23.5%)、“榜样被美化、夸大”(23.5%)、“榜样离太远起不到激励作用”(23.4%)等。“跳一跳,够得到”是给少年儿童树立榜样很重要的标准。而且,不同学段的少年儿童,对榜样的需求与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榜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参与到学校的榜样教育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的榜样需求。

榜样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教育者要对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有所规划,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阶梯式、递进式的榜样教育。此外,还要重视榜样教育的效果评估。对传统榜样,家长、教师等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和赋予榜样新的时代价值,尤其要明晰榜样的精神内涵,从而提升少年儿童对榜样的关注与喜爱。同时,要创新榜样教育模式,增加少年儿童对榜样的认知度与理解度、情感共鸣度,结合日常生活增加少年儿童学习、模仿、体验、践行的机会,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