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微笑天使”的“点赞”

“微笑天使”的“点赞”

  • 发布时间:2023-02-10 16:0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邵婉云
  • 选择字号:

“微笑天使”的“点赞”

【概要描述】曾经,非法捕捞、水域污染、非法采砂等因素,导致江豚数量减少,人们越发难觅江豚的踪迹。如今,江豚又回到了江阴人的视野

  • 作者:邵婉云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3-02-10 16:05
  • 选择字号:
详情

江豚嬉戏、飞鸟游弋、船只缓缓驶过……春日的江阴,一派和谐惬意。“微笑天使”江豚用它们的身姿为江阴的生态“点赞”,也印证了江阴多年来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良好生态效益。

  以江为邻生活了一辈子的江阴人,对江豚有着不可名状的感情。老一辈的江阴人对江豚并不陌生,站在江边,时常能看到黑乎乎却无比可爱的身影,波涛的荡漾中,江豚友善地把头伸出水面,张开修长的嘴巴,似乎一直在笑。

  曾经,非法捕捞、水域污染、非法采砂等因素,导致江豚数量减少,人们越发难觅江豚的踪迹。如今,江豚又回到了江阴人的视野。这些年,江阴人做了哪些努力,让江豚回来了?江豚与江阴有着怎样的故事?

资料图:航拍长江江阴段。 张宪 摄

  出现 满心欢喜

  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因为憨厚的模样和微微上扬的嘴角,被誉为“微笑天使”。

  一个普通的午后,位于夏港街道的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几位员工经过江边,发现水中有条看起来奇奇怪怪的鱼,再仔细一瞧,居然就是“传说中”的江豚!

  “哎哟!哎哟!又来了,又来了!”在场的大伙儿仿佛看到了大明星,欢呼雀跃、满心激动的同时,迫不及待掏出手机开始拍摄。

  “我是江阴本地人,进厂二十多年了,头一次看见!”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老员工俞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我们每天都在长江边,能够明显感觉到,长江每天都在变化!”

   江豚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为2700头,2006年江豚数量为1800头,2012年江豚数量为1040头。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值得欣喜的是,近几年,长江江阴段每年都会有江豚出现,这离不开每一个江阴人的倾力守护。

  守护 十年之约

  竭泽而渔则无鱼可渔,休养生息则生生不息。

  曾经,由于过度捕捞,食物减少,加上航运、水污染、非法采砂等,影响了江豚的生存环境,江豚的数量日渐减少。

  为了挽救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拉响了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号角。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两年来,通过补偿补助、转产安置等措施,11.1万艘渔船拆解、23.1万渔民退捕上岸,“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开始了,珍稀濒危物种逐步恢复、回归。

  重塑“江”与“人”的关系,这场十年之约自然少不了江阴人。

  曾经在江阴长江捕捞的渔民们,在2019年底全部转产。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人,自发组建起了专职“护渔队”,从“捕鱼人”转为“护渔人”,制止渔业违法行为、及时报告或救护受伤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等。

资料图:长江江豚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供图

  改变 生态持续向好

  除了做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以外,江阴加快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相继建设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桃花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等,长江水生态环境呈现逐年改善、持续向好的态势。

  据江阴市渔政部门介绍,这几年,他们每年都能在长江江阴段观测到江豚的出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江阴市民收获了发现江豚的喜悦。

  2021年10月,市民吴先生带着孩子去鹅鼻嘴公园,在听涛阁里望向江面时突然发现离江边大约二三十米的地方出现了一头江豚。

  2019年12月,冬泳爱好者吴先生在鹅鼻嘴公园内水厂西侧的江边,拍到两只在水中嬉戏的江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依江而建、因江而兴的江阴在继续守护着江豚的微笑。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