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墨西哥莫雷中熬进百味
【概要描述】莫雷(Mole)被认为是墨西哥极具代表性的特色菜肴之一,通常用来覆盖肉类、玉米饼卷或者蔬菜食用。
【环球时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 谢佳宁】
莫雷(Mole)被认为是墨西哥极具代表性的特色菜肴之一,通常用来覆盖肉类、玉米饼卷或者蔬菜食用。它的灵魂来自质地浓稠的秘制酱汁,其颜色因添加成分不同呈现出黑巧克力色(如图)、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种色泽。接受不了莫雷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喜爱的人天天食用,亦是享受。无论怎样,莫雷深深渗透进墨西哥人的生活,“Ándale, que es mole de olla”,这句话的意思是“抓住机会,加油,别拖拉”——莫雷不仅是食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修道院里的故事
即便颜色相同,墨西哥不同州的餐馆中莫雷的味道也有差异。在各地众多莫雷中,普埃布拉市的黑巧克力色莫雷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受食客认可的。罐装或袋装莫雷在普埃布拉的超市中都能买到,500克约合几十元人民币。
关于莫雷的传说有不少版本,但几乎所有故事都围绕着普埃布拉市的圣罗莎修道院展开,据说17世纪,莫雷的原始配方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1680年至1686年,墨西哥时任总督托马斯·安东尼奥曾访问普埃布拉,陪同的大主教要求圣罗莎修道院负责宴会招待。这个重任落在修女安德烈亚·德拉·亚松森身上,她费尽心思,用来自墨西哥及西班牙的几十种香料研磨成粉,搭配磨碎的新鲜辣椒、烘烤干辣椒、蔬菜和普埃布拉的黑巧克力熬制出黑色的浓稠酱汁。于是,浇有秘制酱汁的火鸡,配上新鲜出炉的玉米饼一下抓住总督及在座所有人的胃,他们对修女提供的美食赞不绝口,更对这道神秘酱汁感到惊奇。自此,这种黑巧克力色的莫雷流传开来,成了普埃布拉市的烹饪文化被载入史册。
其实,莫雷这道墨西哥菜肴是个“混血儿”,它的前身来自阿兹特克人,他们将几种辣椒、可可、胡椒叶和番茄混合后制成酱汁,纳瓦特尔语称之为“牟利”,作为祭祀时献给众神的礼物。随着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来自欧洲的多种香料、果实、种子等一并输入并被大量使用到“牟利”中,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和不同人群的口味调和,墨西哥本土和西班牙的美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现在的莫雷。
无论“牟利”还是莫雷,都是仪式的代表,过去“牟利”是祭祀仪式中献给守护神的礼物,现在莫雷仍是民间祭祀等庆典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并且扩展到婚礼、节假日的主菜中。
初尝“有点接受不了”
《环球时报》记者从墨西哥城开车近3小时才到达普埃布拉市。大教堂附近的老街区有很多餐馆,记者选了一家风评不错的餐馆,点了黑巧克力色、红色和绿色3种鸡肉玉米饼莫雷。看着端上来的菜肴,记者第一想法就是“墨西哥版盖浇饭”。像面条的浇头,浓稠的莫雷不仅覆盖了卷饼,还顺着卷饼流淌到盘中,将裹着鸡胸肉条的玉米饼掩藏在酱汁里。
一口咬下——有点接受不了,甜和微辣中透着多种香料的复杂口感,绿色的略微清淡些,黑巧克力色的还带着浓郁的巧克力甜和微微的苦味,对于吃惯或甜或辣或咸香口感的记者来说,只能说“饮食习惯差异较大”。最终,虽然三色莫雷被剩了不少,但又有什么关系?它们已经深深留在记忆里。
华灯初上,临街而坐。看着邻桌男子大口享受巧克力莫雷的美味,听着艺人自弹自唱,与镶着“金边”、顶着落日余晖开过来的敞篷大巴上的游人一起举帽热情地打招呼,这恐怕就是最好的体验。
酱汁包罗万象
当地人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莫雷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光是香料就有十几种选择,比如茴香、胡椒、丁香、八角、孜然、胡椒叶、百里香、肉桂和鳄梨叶等。坚果也不可缺少,比如杏仁、核桃、芝麻、花生和南瓜子等也是重要配料。蔬菜则要搭配几种新鲜辣椒或烘烤过的干辣椒、洋葱、番茄、甜菜、欧芹、佛手瓜、青豆和大蒜等。巧克力、鸡汤、糖和盐则是熬制的调味剂,加了猪油或植物油的玉米面团打成的浆水是熬制后期添加的增稠剂。
绿色莫雷是瓦哈卡州的典型菜肴之一,成分中除了香料以外大量使用绿辣椒、香草、绿色番茄、欧芹等新鲜蔬菜,因而呈现绿色,用料相对简单,脂肪含量很低。红色和黄色莫雷在瓦哈卡也颇受推崇,被认为是当地特色菜。红色或者黄色的深浅取决于选用辣椒的种类和比例。
记者回到墨西哥城后,受朋友相邀,品尝了家庭版莫雷,这次体验刷新了认知。老派的墨西哥主妇并不添加很多香料,做法类似中国炖菜,炖得差不多的猪肉汤中放入洋葱、番茄、少量新鲜辣椒和一点巧克力后再转小火慢熬至汤汁微稠,这时放入蔬菜,加入新鲜迷迭香,继续熬煮至汤浓菜熟。主食面包或者米饭,搭配热腾腾的莫雷,张口咬下,甜、咸和微辣,满口留香。
莫雷是多变的,传统的和现在的不同,餐馆的和家庭的不同,即便都是家庭版,1000个主妇能做出1000个版本。但对墨西哥人来说,莫雷是不变的,不仅承载着历史,也敦促人们“抓住机会”走向未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