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北京:出台十条鼓励措施 副中心布局特色医药健康产业
【概要描述】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助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助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通州区经信局相继制定、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全力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地标。
按照医药健康产业链条和产业功能,城市副中心确定以漷县镇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运河商务区等其他园区为多个落点的“一核多点”空间布局。漷县镇、运河商务园、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中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周边将优先建设孵化加速载体,引入医药健康成长型创新企业总部、研发、小试、中试、系统集成、组装等主产业业态。按照计划,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80亿元。
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将实施5个重点工程,分别是关键资源整合工程、医产协同促进工程、链主培育服务工程、公共平台搭建工程、产业招商运营工程。城市副中心将培育甘李药业、春立正达、福元医药、四环制药等区内龙头企业成为具备产业上中下游核心凝聚力的链主企业;依托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东直门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北京胸科医院、东直门医院)等国家级医学平台,推动院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以高端创新与产业论坛为抓手,实现产业政策、产业载体、产业基金、产业招商组合联动,推动医药健康类创新型项目落户通州。
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品是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的两大主攻方向。此外,城市副中心还将瞄准前沿诊疗技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相关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四个辅助领域,以招引集聚、营造生态为重点,推进医产协同,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落地。
近日出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除了在通州区范围内登记注册,从事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及产业生态中相关合作机构,未在通州区范围内登记注册,但与通州区开展合作的医疗机构、专业平台机构、社会团体等机构也同样可以提出申请。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个性化政策需求,可“一事一议”。
比如,对开展生物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化学仿制药、经典名方中药等临床试验并在通州区产业化的企业,对一类化学药、一类生物制品和一类中药,按照临床试验的三个不同阶段,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奖励。如果从事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在外区进行研发,在通州区实现产业化,通州区将视项目产业化情况,直接按照三期临床试验标准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通州区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区医药健康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开展融资租赁、担保质押、投资保险等创新型金融支持方式,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医药健康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给予贴息支持,每个企业最高贴息贷款额度1亿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