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什么同时存在

“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什么同时存在

  • 发布时间:2023-02-08 10:2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莫莫
  • 选择字号:

“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什么同时存在

【概要描述】春节过后,“抢人大战”硝烟又起。

  • 作者:莫莫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发布时间:2023-02-08 10:20
  • 选择字号:
详情

春节过后,“抢人大战”硝烟又起。与大学生求职季各地“抢人”的对象有所区别,春节后的“抢人”侧重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务工人员。由于大批回乡务工人员尚未返岗,而企业迎来新一轮订单爆发期,服务业也恢复热火朝天的场面,用工成本上升、阶段性用工短缺问题集中爆发。

  众所周知,我国产业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本地劳动人口较为紧缺,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劳动人口众多而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传统上扮演了提供劳务输出的角色。劳动力需求与劳务输出的空间错位,是造成节后“用工荒”的根本原因。

  由于疫情,很多人两三年没有返乡探亲。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返乡之路更加顺畅,人们期待与亲友实现更长时间的团聚。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一些务工人员对个人从业意向也有新的考量。因此,企业用工紧张局面在今年年初格外突出。

  早在春节前,很多地方就未雨绸缪,倡导务工人员“留下过年”,并拿出实实在在的激励举措。浙江杭州以每人500元的标准,向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保员工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义乌出台“留义过年”十条举措,在义参保的非金华籍在义人员每人可申领50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福建泉州也出台措施支持企业稳岗留工促生产,节前留泉职工最高奖励3000元。

  另一方面,“求职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不容忽视。在企业亟需人员返岗复工的同时,部分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供需双方年龄结构错位、务工人员预期与企业环境错位等现象,招致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紧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755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666万人。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农民工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2021年占比达到27.3%。对于偏好年轻劳动力的企业而言,它们如果不改变传统观念,在劳动力市场的选择面无疑日益狭隘。

  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权利意识逐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与时俱进。“公司有食宿吗?伙食怎么样?”“保险怎么交?公积金有吗?”“平时加不加班?节假日怎么休”……除了工资报酬,求职者对工作待遇的关注范畴更加广泛。一些“软条件”欠缺的用人单位,自然在“抢人大赛”中缺乏竞争力。

  此外,随着部分产业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哪怕薪酬有所降低,但结合当地实际生活开销,再加上陪伴家人尤其是子女的需求,一些务工人员在权衡之下选择“在家门口上班”。对于本地劳动人口欠缺、习惯于跨地区招录务工人员的沿海企业而言,它们为招人要付出更多努力,向就业人群展示招人引才的诚意。

  “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看似矛盾,实则是经济规律的客观体现,更是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关注就业平等和公共服务保障,是消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紧张的关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渗透到各行各业。以机器替代传统人力,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对新生代的劳动者而言,也要加强自身本领锤炼,传承工匠精神,掌握一门扎实的技能,在变化的时代中提高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