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线上新职业,让就业选择更丰富

线上新职业,让就业选择更丰富

  • 发布时间:2023-02-08 10:09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
  • 选择字号:

线上新职业,让就业选择更丰富

【概要描述】网店微店的电商运营者、线上平台的内容创作者……

  • 作者: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时间:2023-02-08 10:09
  • 选择字号:
详情

  网店微店的电商运营者、线上平台的内容创作者……数字技术助力个体经济从业者从线下市场转向短视频平台、社交电商等线上空间。专家认为,线上新个体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鼓励发展线上新个体经济能够有效激活消费市场,为扩大就业提供助力。

 

  “给自己发了一份工作offer”

  “大家好,今天教给大家的是提拉米苏的制作方法。在正式开工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这些原料,包括芝士、手指饼干、咖啡酒……”广东珠海的王芳文是一名快手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她正对着手机镜头和面前的甜品原料侃侃而谈。据王芳文介绍,作为全职妈妈的她在业余生活中爱“刷”短视频,也爱甜品烘焙。一次偶然机会,王芳文将自己在家制作甜品的视频剪辑后上传到快手,收获了不少用户的“点赞”。随着视频越发越多、账号粉丝量迅速增长,如今王芳文正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甜品账号”,并在取得相关经营许可之后,借助短视频平台同城销售自制的手工甜品。王芳文说,短视频平台为自己提供了社交电商的“线上新职业”。

  北京市民田先生是一家知名外企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工作之余,田先生在某线上音频播客平台开通了个人频道,并制作自己的“职场面试经验课”等音频课程。由于这些音频内容质量高,符合不少求职者的需要,田先生的“面试课”播客在该平台好评连连,其中一些付费课程也让他实现了“知识创收”和“经验变现”。田先生直言,他成功“给自己发了一份工作offer(录用通知)”。

  依托互联互通的线上平台,个体生产者和创业者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自主就业,线上新个体经济成为时下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业内人士认为,线上新个体经济借助网络平台超越时空局限的特点,能够拓宽个体就业空间和就业时段,为完善就业模式创新和“稳就业”注入信心。

  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

  如今,数字新技术、消费新模式层出不穷,人们的消费意愿与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的特征。专家认为,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来源,应充分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加强培育新型消费。

  2022年11月份实施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提出,国家引导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发展新个体经济,强调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创新。

  线上新个体经济能够有效满足百姓多元消费需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在共享经济等具有鲜明数字经济特色的环境下,通过推动线上新个体经济的发展,释放新型消费动能。

  支持和保护线上新个体经营者

  专家认为,面对线上新个体经济的发展新业态,有关部门需要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在政策层面预留发展空间,管理手段也应与时俱进,由此激发新个体经济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例如,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印发施行的《平台经济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对平台企业及集群注册个体工商户的规范和监管、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潇认为,目前一些平台企业存在开展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逃避对新个体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等行为,新个体经营者相对处于弱势。因此,支持和引导新个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化对新个体经营者的保护。

  如何强化对线上新个体经营者的支持和保护?《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提出,平台经营者应当在入驻条件、服务规则、收费标准等方面,为个体工商户线上经营提供支持,不得利用服务协议、平台规则、数据算法、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个体工商户进行不合理限制、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收取不合理费用。专家认为,相关条例的出台能够有效保障相关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为传统个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便利,也有利于促进更多有活力的创业者进入线上新个体经济这片“蓝海”。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