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狂飙》:人性挖掘与现实反思

《狂飙》:人性挖掘与现实反思

  • 发布时间:2023-02-08 08:36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文卫华
  • 选择字号:

《狂飙》:人性挖掘与现实反思

【概要描述】兔年伊始,电视剧《狂飙》成为首部热播大剧。

  • 作者:文卫华
  • 来源:光明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2-08 08:36
  • 选择字号:
详情

  兔年伊始,电视剧《狂飙》成为首部热播大剧:在央视八套的收视率峰值破3,爱奇艺站内热度值首次破11000,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实现了热度口碑双丰收。很多人见面的问候语从“过年好”变成了“你看《狂飙》了吗”。这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背景的电视剧为何拥有如此魅力?

  《狂飙》讲述了以安欣为代表的政法工作者和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之间展开的正邪较量,展现了扫黑除恶的复杂艰巨,彰显了党中央“打伞破网”的坚定决心,致敬英勇无畏的扫黑除恶英雄。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众多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制作精良的道化服,《狂飙》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立意深度等方面也给当下的刑侦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剧作在20年宏阔的社会变迁中展开剧情,运用双线交叉叙事手法。一条以正叙方式讲述省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下沉京海市开展督查,彻查当地的“保护伞”;一条用倒叙手法,通过安欣的视角回顾京海市最大黑恶势力强盛集团的发家过程,以及他与高启强之间的恩怨情仇。主创选取2000年、2006年、2021年三个时间点,构成三幕式结构,围绕凶杀案、征地纠纷和指导组办案等核心事件展开,既反映了社会变迁,也构建了人物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

  警察安欣与地方黑恶势力高启强这种双主人公设置在以往同类题材影视剧中并不鲜见,但《狂飙》却通过两人难分难解的恩怨纠葛,描绘出了“命运的不可知和偶然性”,以及复杂的人性。他们相识于微时,之后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维护法治社会的理想主义者安欣虽然被严峻的现实反复捶打,多次负伤,失去师傅、战友、恋人,被排挤、边缘化,从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变成了谨小慎微的白发中年,却始终不改初心,独自隐忍直到拨云见日。深谙人情社会规则的高启强最初是个勤劳守法、备受欺压的底层鱼贩,却一步错、步步错,滑向罪恶的深渊,成为盘踞一方的黑道大佬。该剧从时代背景落笔,从人性逻辑出发,勾勒时代发展洪流中两个对立的小人物的命运曲线。除了两位主角,《狂飙》对曹闯、李响等刑警队“灰色”人物,以及黑帮大佬徐江,大嫂陈书婷等众多角色的刻画也可圈可点。他们个性鲜明,立体多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扫黑除恶题材,《狂飙》的立意并没有止步于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黑白较量,而是更多地深入到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现实的反思中。不仅歌颂正义,也对邪恶进行了客观深入地剖析。该剧以大量篇幅讲述了出身寒微、勤劳朴实的高启强如何一步步堕落成在京海市一手遮天的黑老大。作品没有停留在小人物黑化发家复仇的爽剧层面,也没有把高启强的堕落简单归因于个人选择,而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借由扫黑督导专员徐忠的独白,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说唐小龙、唐小虎这样称霸一方的市场管理员是导火索的话,不如说是我们的社会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基层百姓觉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无法实现致富的,所以就有了铤而走险的一些人出现。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并非一日形成,面对重重黑幕,以安欣为代表的政法干警不忘初心、坚守底线,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使正义得到了伸张。高启强、赵立冬等被判处死刑,京海最大的黑恶势力和保护伞被连根拔起,守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宁与幸福,让观众既深刻认识到了扫黑除恶工作的复杂艰辛,也看到了光明与希望,进而实现了现实主义与主流价值的双向奔赴。

  当然,《狂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反派相比,正面角色还可以更加丰满立体;与前半段相比,后半部分剧情应更加符合现实逻辑。但是瑕不掩瑜,创作者用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故事讲述,揭示了黑恶势力形成的根源,描绘了“黑色大网”织就的过程,反思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并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之问,为刑侦题材创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