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在国博领略中医药文化

在国博领略中医药文化

  • 发布时间:2023-02-07 08:52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邹雅婷
  • 选择字号:

在国博领略中医药文化

【概要描述】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 作者:邹雅婷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时间:2023-02-07 08:52
  • 选择字号:
详情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现场。杜建坡摄

铜鎏金錾刻文字纹镂空云纹盖三龙耳覆莲座熏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杜建坡摄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医学科学,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亦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深入阐释了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杏林典籍浩如烟海,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岐黄名家灿若星辰,集中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数千年来,中医药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并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本次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精心遴选500余件(套)文物藏品,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并搭配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力求充分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展览分为“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5个单元,讲述了中医药的形成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和诊疗手段、国际合作以及对世界的贡献。

展厅里,商代卜甲、玉石杵臼体现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医学典籍、图表反映了“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念,针灸铜人、熏蒸器具等展示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技术,布满整面展墙的中药材标本吸引观众驻足观赏。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证书和奖章尤为引人注目。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药不断创新发展、造福世界人民的光辉实例。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