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寓教于乐传文化,猜灯声中品元宵——苏州尧南村青少年文明实践基地元宵活动小记
【概要描述】让传统文化精华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换,是党中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导向。
中国文旅传媒网江苏讯(记者 周芝玥 特约记者 高鹏) 让传统文化精华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换,是党中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导向。主持苏州尧南村青少年文明基地建设的仁和社工,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将实现其创造性转换作为工作的重点所在。他们抓住新年之际第一个周末,以及立春、元宵这两个传统节日接踵而至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全村青少年开展了一场“团圆汤圆话团圆,甜蜜生活乐无比”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体味到中华文化的优美与新时代生活的甜蜜。
活动从“文化沁元宵,传承暖心怀”的主题阅读活动开始。仁和社工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中国民俗文化大全》这本书,讲述了关于元宵节由来的故事。同时,他们也和大家交流了很多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文化习俗。春节,又称农历新年,处农历立春前后。又因在辛亥革命后,中国与世界同轨,以公历为新年,为尊重几千年来的文化习俗,就将农历新年改名为“春节”。而元宵节是春节习俗中的最后一载,过完这一天,农民们就要进入繁忙的春耕准备工作之中。所以,人们往往抓紧节日后最后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留下了很多富有文化意义的社会习俗。因中国国土辽阔,各地习俗不尽相同,苏州主要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等。主持人还给孩子们普及了一个知识点:为什么有的地方是吃汤圆而有的地方吃元宵?这不是一样的东西吗?其实,其中最主要的是制作工艺的区别。做汤圆儿的过程,就像包饺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最后揪一块儿面,捏成片儿,把馅儿包在里面,揉成球状就可以了。元宵则是以馅儿为主的,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现在是用机器),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
在阅读分享结束之后,大家又来到了道德讲堂,开始了现场猜灯谜活动。社工志愿者先给孩子们讲了正月十五点灯寓意为平安团圆、驱邪化灾、前途光明。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元宵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传承至今,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猜灯谜的活动则始于宋朝。宋朝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高峰,从皇帝到官员都喜欢以文才相炫耀。因此他们就借元宵灯节之便,以诗、词等形式展开了猜灯迷活动,并很快推广到民间,成为一项喜闻乐见的社会习俗。
志愿者的讲解,调动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跃跃欲试。在志愿者宣布“猜谜开始”的话音刚落,他们就争先恐后地猜起来,“平安”、“幸福”、“快乐”、“文明”----一个个谜底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揭出。他们也收获到了元宵节最后的奖品——小汤圆,带回家与父母一同品尝。
动人的故事,欢乐的猜谜,习俗中的文化寓意,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都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灵、脑海。他们必然会在社区、学校、社会的新时代文明建设之中自觉地将之融入,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