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香港:年宵花市又一春

香港:年宵花市又一春

  • 发布时间:2023-01-18 09:29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
  • 选择字号:

香港:年宵花市又一春

【概要描述】过去三天,香港女孩吴乐琳都在忙着一件“花田喜事”。

  • 作者:
  • 来源:新华社
  • 发布时间:2023-01-18 09:29
  • 选择字号:
详情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摊主在布置花摊。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新华社香港1月16日电(记者褚萌萌)过去三天,香港女孩吴乐琳都在忙着一件“花田喜事”。在维多利亚公园内,她和父母一直在布置自家的两个花摊,有一晚甚至忙到凌晨三点。

  近日在香港,和吴乐琳一样忙碌的还有千百名花农花商。16日,香港春节的传统项目——年宵花市在全港15个地点开场,共设922个摊位,将持续到农历正月初一凌晨,为冬日的“东方之珠”锦上添花。此前受疫情影响,2022年花市被取消,2021年规模也大幅削减。

  “年花会增添春节的氛围,让大家被过去几年疫情影响的心情好起来。”开场第一天,连续熬夜的吴乐琳兴奋地期待着。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香港女孩吴乐琳在布置自家的花摊。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兰香寄新盼

  在年花的点缀下,面积最大、摊位最多的维园花市五光十色:红的火鹤,橙的年桔,紫的蝴蝶兰……

  一大早,吴家的摊位上已摆好百余盆蝴蝶兰,吴乐琳还在给花枝挂上春节小饰品,精益求精地进行最后的造型,以迎接第一波顾客。

  “我们一共订了1000盆。”吴乐琳说,“我的目标是卖光!”为了订购这些花,母亲符寒梅特意去广东顺德,花了二十多天挑选花株。丈夫和女儿则在香港选购了各式花盆,或古朴传统,或新潮时尚,以满足多样需求。

  这是吴乐琳的卖花“首秀”。她希望以年宵花市为契机了解市场,在新年开一间咖啡花店。

  香港人爱花,买年花更是传统。近日,大街小巷已是“春意盎然”,不时可见一间间摆满了年花的店铺,花团锦簇,如街上的一景。鲜花零售批发地——旺角花墟更是缤纷绚烂,人流如织。

  “希望年花能够带给大家一个赏心悦目的新年。”符寒梅说。

  同样来年宵花市“取经”的还有摊主黎小姐,此前曾在花店打工的她一直想来试做。“今年终于如愿。”她还说,供货地广州的天气良好,收到的蝴蝶兰长势很不错。

  爱好摄影的市民陈先生退休五六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来年宵花市拍花。去年没拍成,今年他迫不及待地一开场就来到维园。“今年的花卉很漂亮。”他说,未来几日肯定能吸引更多顾客。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顾客在花摊前挑选年花。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红桃展“宏图”

  在现场,一些顾客特意来到卖桃花的摊位,即便不买也要拍张照,因为在粤语中红桃和“宏图”同音,有着“大展宏图”的美好寓意。

  “香港人对年花的喜爱,首先在于寓意,‘花’同‘发’。”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香港教育大学教师叶德平介绍,如剑兰代表节节高升,银柳象征财源兴旺,“其次在于香港适宜的气候和长期的物流中心地位。”

  叶德平近日搜集到一份1927年的香港报纸,其中对于年宵花市有详细的记载,包括如何领牌照、售卖何种物品等。“这证明,最迟在上世纪20年代,香港就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年宵花市了。”他说。

  在新界屯门种有两三千株桃树的花农倪女士见证了香港花市的繁荣。在她的摊位上,上百株大小不等的红桃以红绳简单捆好,根部在水桶里泡着,静候佳客。

  “今年气候不错,适合桃花生长。”倪女士说,近年受到疫情影响,销量减少,“希望未来几天能有更多人来逛花市,卖出好价钱”。

  正说着,家住港岛的陈小姐就和父亲走向摊位,看了看小株,随后直奔大株,认真挑选后付了钱,父亲把一人高的桃株扛在了肩上。

  “我家每年都会买桃花。”陈小姐说,“去年没有花市,爸爸特意带着我去新界的山上买。”

  “年轻人希望走‘桃花运’,生意人希望展‘宏图’。”摊主谭伯说,“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多多来花市捧场啊!”

  1月16日,在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顾客在选购水仙。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年桔启“吉”运

  自1月上旬和内地逐渐恢复正常通关以来,香港迎来了更多内地旅客探亲游玩,为春节更增添了一份热闹。

  来自北京的吴女士,特意在行程中加入了年宵花市这一站。“香港气候好,花的品种多。”她说。

  对于花卉行业来说,通关复常不仅利好游客,更会便利广大花农花商。中国花卉协会报告显示,按出口额排名,2020年香港在内地鲜花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中位列前十。

  摊主何先生的四千多盆年桔,就产自位于广东顺德亲戚家的农场。每年春节前夕,亲戚都会给他运来几千盆,供香港市民在年宵花市上选购。而正月里忙完了花市,他也会回到顺德探亲访友,看看年桔的长势。

  “农场很大,很漂亮。”何先生一边给年桔喷水保湿,一边说,“过去两三年没能成行,今年忙完应该会回去的。”

  家乡在山东的李女士定居香港近十年,从来港生活的第一年开始,就入乡随俗,养成了逛花市的习惯。“一方面是买花,另一方面是欣赏和感受氛围。”她说。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