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贵州再次发现恐龙足迹 初步判断属兽脚类恐龙
【概要描述】近日,贵州大学科考人员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再次发现一处恐龙足迹,与2017年在茅台镇另一处地点发现的恐龙足迹为同一时期。
图为科考人员在现场进行测量。 郭坤林 摄
中新网贵州仁怀11月29日电 (郭坤林 袁超)近日,贵州大学科考人员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再次发现一处恐龙足迹,与2017年在茅台镇另一处地点发现的恐龙足迹为同一时期。贵州大学副教授文雪峰表示,通过脚印形状来看,初步判断它属于兽脚类恐龙,属于侏罗纪早期食肉型恐龙。
图为此次发现恐龙脚印现场。 郭坤林 摄
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在茅台镇一公路的边坡上,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脚印所在岩层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一套暗紫红色中层泥质细砂岩。经过贵州大学科考人员仔细辨认并标示,共发现18个较为清晰的恐龙足迹,包括一道行迹和其他孤立的足迹,足迹长7厘米至13厘米,宽6厘米至14厘米不等,足迹深度整体较浅,风化破坏较为严重。
现场,科考人员从岩层上较浅的波痕和泥裂构造推测,该区域为侏罗纪早期的一处浅湖泊,气候较为干旱,当时有一群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在此觅食、喝水或途经此处而形成,与2017年在茅台镇发现的恐龙足迹类群一致。
图为此次发现恐龙脚印现场。 郭坤林 摄
文雪峰介绍,在此前发现的250多个蜥脚类恐龙足迹中,仅仅发现了一个兽脚类恐龙足迹。而今,结合现在发现的兽脚类足迹来看,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他认为,两边是同一套地层,可以构成一个侏罗纪早期的恐龙乐园,更说明在侏罗纪早期,仁怀一带有大量的恐龙繁衍栖息。
恐龙足迹必须是在温度、粘度、颗粒度非常适中的地表行走时才能形成,通过恐龙足迹的形态特征,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例如推测恐龙行进速度和步态、运动能力、社会性等。文雪峰说:“这对于研究恐龙生活习性和种群布局、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很好的科普素材。”(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