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真无线耳机入侵 空间音频成未来新趋势、有望跻身主流?
【概要描述】从日常通勤、观看视频、畅玩游戏、远程办公到聆听音乐,人们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他们的音频设备。
真无线耳机入侵 空间音频有望跻身主流?
从日常通勤、观看视频、畅玩游戏、远程办公到聆听音乐,人们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他们的音频设备。在全球,最常用的个人电子设备是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和真无线耳塞。并且,人们正在不断追求音频设备带来的更多先进特性,如无损音质和空间音频功能。
产品升级
真无线耳机舒适度与音质同等重要
|
近期高通发布的《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2022》显示,真无线耳机紧随手机与电视的扬声器之后,已经成为目前消费者使用频率第三高的日常音频设备,已经超过了电脑扬声器,这与其入耳即听的特性有着很大关系。并且,真无线耳塞在听音乐、玩游戏和语音通话等场景中被广泛使用,通常使用者每天在上述活动中的使用时长超过 1 小时。
在过去的六年中,人们在选择耳机时第一位考虑的因素是音质。到了2022年,价格、舒适度的排序与音质同等重要。由于真无线耳塞和无线耳机的使用时间更长,续航时间也更长,舒适度成为了关键因素。同时,无损音质的重要程度也在逐年增加,音质仍然是选择耳机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2022年人们对中高端价位的耳机产品,在高分辨率音频、主动降噪、空间音频和听觉增强的需求上均出现10%以上的增幅。其中,5%的受访者希望获得高分辨率或无损音质。
续航时间则是人们选择无线音箱的首要驱动因素。调查显示,无论是蓝牙音箱还是智能音箱,续航时间都是人们第一看重的要素。随着以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无线音箱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期望产品拥有更长续航时间。
场景丰富
办公游戏生活统统离不开耳机
说到音频产品的应用场景,当前最热门的当属混合办公、游戏和主动降噪。
首先是混合办公模式,在很多国家愈发普遍。因语音和视频通话成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着音频产品不断升级相关技术,能够支持使用者在公司、家及外出时都能够获得稳定和高质量的通话体验。
同时,真无线耳塞正在成为手机游戏场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玩家平均每天要花2个小时佩戴真无线耳塞在智能手机上玩游戏。
室外走路或慢跑时听音乐,在电话会议中需要和身边同时交流……类似的场景下,人们既希望屏蔽掉外界巨大噪音,又需要能够感知细小声音,主动降噪正是适用于这样的场合。与过去相比,该技术已成为人们选择音频产品的重要驱动因素。
追求音质
空间音频是未来新趋势
尽管人类听觉的“灵敏度”在自然界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对“好声音”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而人们对高品质音频的追求从软件到硬件都有所体现。
首先是音源方面,当被问及购买新的无线音频设备时优先考虑的音质等级,选择无损和CD品质音频的人数超过以往,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享受到超过 MP3 品质的音质。
除了无损音质,音频设备的下一个“必备”功能是空间音频。空间音频,通常被称为3D音频,能让人们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三维音频空间中。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可以播放空间音频,但如果要完全利用空间音频技术播放音乐、电影、游戏或者其他内容,需要制作更多内容,采用更多新技术。例如在耳机及真无线产品中,带有头部追踪功能的音频技术可提供完全沉浸的环绕声体验。
也因此,回到设备方面,41%的受访者愿意在购买新的真无线耳机时为空间音频支付额外费用。并且,随着真无线耳塞技术和功能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对其特性有了更多期待。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空间音频特性将对他们购买下一副无线耳塞的决定产生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领域正在“发力”,将空间音频功能整合到丰富的多媒体形式中。比如,音乐产品正在制作相关内容,以增强音乐人粉丝的聆听体验,助力实现注入更真实的虚拟音乐会体验;电影制片人正在使用空间音频来打造更具沉浸式的“声景”体验,尤其是面向家庭影院系统。游戏内容商也开始使用空间音频创造更具沉浸感的游戏玩法,尤其是VR领域:通过集成头部追踪功能,玩家在探索虚拟世界时可获得实时的空间音频,“代入感”将更加强烈。
此外,人们已准备好迎接蓝牙低功率音频,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即将购买的音频设备中获得例如广播音频等低功耗音频特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