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现身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关沟地区
【概要描述】近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在四桥子分场管理站关沟地区利用红外相机首次监测到了中华斑羚。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近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在四桥子分场管理站关沟地区利用红外相机首次监测到了中华斑羚。同时监测到的还有豹猫、勺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镜头中的中华斑羚时而悠闲觅食,时而东张西望,样子甚是可爱。
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是牛科、斑羚属羊类,属于北京“本土山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北京延庆、门头沟等较偏僻的山地林区,喜在悬崖裸岩处活动,善攀登、跳跃,主要以杂草、灌木嫩枝芽、野果等为食。
红外相机在关沟地区拍摄到的中华斑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介绍,野生动物的到来,表明了关沟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也显示出北京浅山区与深山区之间已形成了畅通的生态廊道。
据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副主任胡东阳介绍,近年来林场持续开展高质量生态建设,在关沟地区实施了多个森林管护项目,全面保护和科学修复天然次生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通过栽植山杏、山桃、山楂等食源植物,设置各类生物多样性设施等多种形式,为野生动物营造更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野生动物栖息情况,工作人员还在林场设置了近300台红外监测相机,陆续监测到了白尾海雕等鸟类90多种,中华斑羚、豹猫等兽类20多种,这些动物为“居庸叠翠 炫彩关沟”的历史景观再添勃勃生机。
红外相机在关沟地区拍摄到的豹猫。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在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选择“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植物品种,构建大尺度森林湿地板块,营造生态保育小区,科学设置本杰士堆、人工鸟巢等生物多样性设施,让野生动物有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与良好栖息环境相辅相成的是不断强化的保护力度。《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从栖息地保护的角度,为野生动物“吃、住、行”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关心关爱野生动物已成公众行动自觉。
目前,全市野生动物种类已达596种,其中鸟类超过500种,为首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