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新西兰“水手号子”风靡全球

新西兰“水手号子”风靡全球

  • 发布时间:2022-07-21 10:08
  • 来源:环球时报
  • 作者:王淼
  • 选择字号:

新西兰“水手号子”风靡全球

【概要描述】新西兰150年前的水手号子《维勒水手》最近风靡全球,上线半年累计在全球各平台播放数十亿次。

  • 作者:王淼
  • 来源:环球时报
  • 发布时间:2022-07-21 10:08
  • 选择字号:
详情

新西兰“水手号子”风靡全球

《维勒水手》MV的封面。

【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淼】新西兰150年前的水手号子《维勒水手》(由苏格兰邮递员内森·埃文斯翻唱)最近风靡全球,上线半年累计在全球各平台播放数十亿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首歌曲反映出的孤独感恰好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疏离感吻合;另一方面,歌词中描述的捕鲸船员们面对大风大浪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也给后疫情时代迷茫的人们点亮了心灯。

这首歌原名叫《维勒水手也许很快就会来》。在新西兰的历史上确有“维勒”其人。1831年,来自英国的维勒三兄弟在新西兰南岛的奥塔库建立了捕鲸站。他们雇的捕鲸船水手被称为“维勒水手”。《维勒水手》首先从“曾经有一艘船出海,她的名字叫‘茶壶号’”开始诉说捕鲸水手们对“茶壶号”补给船的期待。“随风起航,过不了多久,‘茶壶号’就要来了。给我们带来糖、茶和朗姆酒”。

19世纪新西兰的捕鲸水手工作艰苦,生活条件也很有限。糖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茶是英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饮料,朗姆酒则是捕鲸水手们工作之余放松心情的寄托。据新西兰民歌网的介绍,19世纪的捕鲸船水手没有固定工资,给他们的报酬是衣物、烈酒和烟草。

歌曲第二段详细描述了捕鲸的艰难过程。“(捕鲸船)离开海岸还不到两星期,正好有一只鲸在船下方钻来钻去”“涌起的海浪拍打着船身,船员抓住了鲸的尾巴。所有船员都到船边,手持鱼叉和它搏斗”“过了四十天,甚至不只四十天。拴住鲸的绳子时紧时松。”

“我们只剩下四只船,其他船都不知去向。但鲸还在,搏斗还在进行中。绳子还没剪断,鲸还没离开。”歌曲最后一段表达了对执着的船长和船员的敬意,“‘茶壶号’不断鸣号,鼓励着船长、船员和所有人。”

《维勒水手》唱出了勇敢的捕鲸船长和水手们代表的新西兰早期定居者面对困境仍充满信心的拼搏精神。此后,这首歌一直被水手们传唱,成为劳动者“号子”代表作。2021年,埃文斯的翻唱版本因其“真正的坚韧感”广受赞誉。特别是捕鲸水手们在歌曲中“标记时间”式的拍击声,真切呼应了疫情下处于封闭状态的年轻人的心情。

在著名音乐杂志《滚石》专访埃文斯时,曾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首歌为什么让人感触很深?”埃文斯回答:“我认为它对每个人来说就像一盏明灯,尤其是当人们合唱时,给人一种团结和友谊的感觉。”

根据英国政府的官方网站记录,早在15世纪中期,一种被称作“号子”的歌曲就开始在商船的水手中流行。可以说,水手号子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在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时候,水手们会吟唱节奏明快、歌词简练的曲子来激励彼此。尤其是需要集体协作时,号子可以有效地统一劳动者的动作和意志。根据不同的劳动分工,水手号子分为“起锚号子”和“拉纤号子”等。无论哪种号子,节奏往往是歌曲的精髓。

记者在新西兰也曾多次出海,在和新西兰水手交流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以及对航海的向往。仅有500万人口的新西兰,却屡次在世界顶级的“美洲杯帆船赛”中折桂,击败过美国队、意大利队等世界强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捕鲸时代传承了坚毅、乐观与勇敢的精神。

从1965年开始,出于环保考虑,新西兰政府禁止商业捕鲸。然而,水手号子并未因此消失。记者乘坐摆渡客轮时曾受邀在船长室参观,当载着100多名乘客的客船缓缓驶出奥克兰王子码头时,船长不由得哼唱起新西兰的水手号子。他告诉记者,新西兰很多水手都是几代人漂在海上,水手号子早已成为他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歌曲,“水手们写出了一首又一首号子,号子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西兰水手”。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