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多个社工岗位将开发!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成立
【概要描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简称“中社联青学委”)日前成立。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简称“中社联青学委”)日前成立。未来,该委员会将组织带领专业社会工作者,为青少年和学校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和支持。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提出,委员会应集中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实务推进、学习交流,积极推动社工服务进学校、社工宣传进学校、社工教育进学校。
“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积极和主动的作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要聚焦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五大主体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
推动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开发青少年和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编写培训教材……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对中社联青学委提出希望:要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积极整合专家资源,编写培训教材,组建师资队伍,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完善青少年和学校社会工作培训实训体系,推动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开发青少年和学校社会工作岗位,使更多人才进入社工领域,特别是青少年和学校社会工作领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