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夜访网师园

夜访网师园

  • 发布时间:2022-06-14 09:24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
  • 选择字号:

夜访网师园

【概要描述】苏州是园林之城,《苏州园林名录》中共收录了108座园林。

  • 作者: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时间:2022-06-14 09:24
  • 选择字号:
详情

夜访网师园资料图:网师园夜景

苏州是园林之城,《苏州园林名录》中共收录了108座园林。我去过其中几所。在拙政园里看过杜鹃展,在艺圃里喝过早茶,在耦园里听过评弹,在可园里写过毛笔字……要说最难忘的,是七夕之夜在沧浪亭里听过一场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苏州园林一般下午5点半闭园,《浮生六记》开启了夜游园林的典范。月光下的园林格外旖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美妙和心头跃跃起伏的悸动,久久难忘。

多年前,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我邂逅了一个迷你版苏州园林,名叫“明轩”。当时大吃一惊,没想到在海外竟能看到古色古香的苏州景象。看过介绍后才明白,“明轩”复制的是苏州网师园里的殿春簃。上世纪70年代,大都会得到了一批中国明代家具,一直想把它们陈列出来,却不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后来,听从了我国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的建议,建造了“明轩”,曲廓假山,碧泉半亭,让人恍如置身于江南姑苏。站在“明轩”前,我想,假以时日得去网师园看看正版的殿春簃。

去年夏天,偶然看到网师园开启了夜游活动,瞬间忆起沧浪亭之夜,也想起大洋彼岸的“明轩”,于是来了场“说走就走”的小旅行。

网师园藏在一条古街巷里,面积不大,点点星星的灯光和莹白色的月光,营造出令人迷醉的意境,为小小的园林笼上一股神秘之感。讲解员打扮成明代管家的模样,带领游客边游园,边欣赏评弹、昆剧、昆曲、昆舞、笛箫、古琴等八项苏式风味的才艺表演。

走进万卷堂,这里是园林主人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高悬大厅正上方的“万卷堂”额匾是由苏州才子文徵明书写的。三位古装少女温柔地坐在一套明式桌椅前,手边是三样民族乐器:笛子、扬琴和二胡。她们为游客表演了江南丝竹《花月夜》。琴音古典、悠扬,将我们带入如梦似幻的江南山水画卷中。

昆剧和昆曲,皆发源于江苏昆山。前者着重于说,后者着重于唱。我曾听过多次昆曲,却是第一次观看昆剧。在网师园的撷秀楼(旧时内眷居住的地方)里,“算命先生”和“赌棍”娄阿鼠为游客表演了经典昆剧《十五贯》中的一折《访鼠测字》。原本,昆剧应用昆山腔,为使游客能听懂故事,“算命先生”保留了昆山腔,娄阿鼠则改成了普通话。大家理解无碍,笑成一片。

网师园的庭院北面,有一小轩,名叫梯云室,取梯云取月之意。这里原是园主子女居住的地方。在梯云室里,我们欣赏了姑苏评弹《白蛇传·赏中秋》,琵琶三弦,轻清柔缓,唱的是许仙和白娘子于中秋之日,在苏州山塘街游船赏月的情景。我虽然听不懂唱词,但仍听出了一腔缠绵。月夜、园林、评弹,四处飘荡的苏州情调实在令人沉醉。

夜游网师园最唯美的节目,当属昆舞表演《玉兰》。昆舞,来源于昆曲,是古典舞中的一大流派。白衣舞者,婀娜多姿,手指呈五指莲花式,在集虚斋若隐若现的光影下,翩翩如仙。玉兰花,常见于苏州园林,其色白微碧,香味似兰,完美地诠释出江南的柔美气质。集虚斋,则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

终于来到了殿春簃,这是网师园里的一处独立小院。芭蕉、翠竹、山石、清泉、半亭,清幽而雅致。悠远的箫声,如怨如慕。“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穿着蓝色长服的男子,手持折扇,在箫声中吟哦了杜荀鹤的《送人游吴》。我真想让时光就此停留,把自己定格在这堪比天上人间的情境中。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还有什么比在园林中欣赏昆曲《游园惊梦》更为合宜的呢?我曾参加过一个白领昆曲培训班,唯一学会的选段是《惊梦》。此番在网师园夜幕下重温熟悉的旋律,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心中百转千回。浸入式演出,突破了传统舞台限制,以网师园之濯缨水阁为背景,边唱边游,华丽的视觉享受令人感慨不虚此行。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古代文人雅士之标配。在网师园里,我们还观看了茶艺师现场冲泡碧螺春,书画家当场挥毫写大字,而一曲清清泠泠的《关山月》古琴演奏,则为夜游网师园做了一个完美的收梢。

今闻苏韵,才识风雅这般。我爱这古典而迷人的姑苏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