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低碳还是保供,欧盟陷两难?

低碳还是保供,欧盟陷两难?

  • 发布时间:2022-05-30 10:0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刘文文
  • 选择字号:

低碳还是保供,欧盟陷两难?

【概要描述】自俄乌冲突蔓延至能源领域以来,欧洲开始加速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在能源危机笼罩下,欧洲处境越发窘迫。

  • 作者:刘文文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布时间:2022-05-30 10:03
  • 选择字号:
详情

   低碳还是保供,欧盟陷两难?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刘文文)自俄乌冲突蔓延至能源领域以来,欧洲开始加速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在能源危机笼罩下,欧洲处境越发窘迫。

  据报道,欧洲正在制定应对俄罗斯完全停止进口天然气的应急计划,德国也计划在天然气短缺情况下重新启用闲置的燃煤发电厂。

  消息一出引发多方担忧:一边是当下迫在眉睫的能源保供需要,一边是早已承诺的低碳发展目标,欧盟陷入两难境地。低碳还是保供,欧盟陷两难

  寻觅伙伴绝非易事

  欧盟能源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其进口天然气中约40%、进口原油中约30%来自俄罗斯。为弥补俄罗斯能源退出的缺口,欧盟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能源供应伙伴,目前将目标瞄准中东、非洲一些国家。

  尽管寻觅新伙伴看似并不艰难,但真正确立合作关系也绝非易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中新社说,买卖双方合作的前提是要有基础设施支持,而基础设施投资并不是小数目,且涉及合作谈判、工程建设等,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小头”暂时难起大作用

  正因为合作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因此一些声音认为,欧洲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必然是长期的合作,一旦双方签订长期购气合同,将不可避免地挤占欧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欧洲低碳之路势必受阻。

  对此,林伯强认为,双方建立起相应的基础设施需要好几年时间,欧盟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可再生能源。

  他说,可再生能源例如风电、光伏作为本土能源来说更为可控,既满足能源安全,又满足低碳发展。他判断从现在开始的两三年,风电、光伏将进入飞速发展期。

  但林伯强也提醒,虽然可再生能源可控,但毕竟是“小头”,真正起到大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即便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也满足不了当下俄罗斯能源退出带来的“大头”缺口,短期内仍然需要寻找新的能源供应。

  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尽管其中强调了能源节约、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将欧盟“减碳55%”政策组合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总体目标从之前的40%提高到45%,但欧盟委员会也承认现有煤炭设施的使用时间可能要“比最初预期的更长”。

  更清洁还是更“脏”?

  当前欧洲急于寻找新的能源供应伙伴,同时加大煤炭采购力度。德国计划重启闲置的燃煤发电厂。这是否意味着欧洲将以更“脏”的方式发展?

  林伯强分析指出,未来风电、光伏的比例将增大,而且增大的速度会比煤炭的增长速度快。因此,理论上讲,它是更清洁的,而不是更“脏”的。

  “从表面上看,当前似乎朝着更‘脏’的方向发展。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风电、光伏飞速发展,足以抵消煤炭的增长。”

  对此,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REPowerEU”作为欧盟的应急方案,有利于欧盟中长期加快碳中和进程,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但无法在近期改变这一现状。

  “这两者欧盟都很重视,两边必须同时做。但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投入的努力会比寻找能源替代伙伴更大一些,因为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才是最根本、最安全的。”林伯强说。

  在谢菲尔德大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城市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黄平看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将是一个长期且波折的过程。从经济逻辑出发,欧盟能源市场本质上是个自由市场,未来俄乌冲突可能出现的缓和、对俄罗斯制裁的放松、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回落等都将一定程度上减弱欧盟低碳能源转型的政治和经济动力。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