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全国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
/
/
好生态带热健康游:走进森林深呼吸

好生态带热健康游:走进森林深呼吸

  • 发布时间:2022-05-13 16:23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赵 珊
  • 选择字号:

好生态带热健康游:走进森林深呼吸

【概要描述】好生态带热健康游:走进森林深呼吸。

  • 作者:赵 珊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发布时间:2022-05-13 16:23
  • 选择字号:
详情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以户外运动体验为特色的主题游在旅游圈脱颖而出。森林作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主要场景之一,日益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新选择。被称为“天然氧吧”的森林公园,凭借自然植被覆盖率大、负氧离子含量高等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森林旅游热起来

位于宁波市的黄贤森林公园是一个集山川美景、滨海风情和人文古迹于一体的森林公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景区近期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宁波市近期的热门景点。

今年森林旅游旺季已提前到来。南京市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桐庐县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宁波市黄贤森林公园、盐城市黄海森林公园等,都成为“五一”假期的热门目的地。据驴妈妈旅游网统计显示,森林公园的热门旅游季节一般在七八月份,而今年许多游客在“五一”期间就选择森林公园,体现出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绿色旅游”和“健康旅游”的趋势。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介绍,该平台“五一”期间各地“露营”搜索热度平均涨幅超过130%,“徒步”搜索热度上涨50%,这些热门户外休闲以及溯溪、垂钓、飞盘等户外活动,都与森林有着完美结合。

途牛旅游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都市户外游风潮的影响下,森林公园进一步发展为都市户外综合体,全方位为不同游客提供观光、徒步、登山、骑行、露营等多样的户外体验。近期本地游上升为主流出游需求,森林公园备受青睐。

体验活动多样化

森林旅游除了提供给游客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也颇具吸引力。宁波市黄贤森林公园近日推出“五一来黄贤,在森林看海”以及当地特色民俗体验活动“抛梁馒头”,游客在林海间发现了不一样的体验。在常州市茅山森林世界,游客可体验帐篷酒店、森林探险、竹林挖笋等。广州市从化区的北纬23度8森林营地以其森林农艺体验,适宜家庭亲子度假的特色成为马蜂窝旅游热门露营营地榜首。

一批以健康、教育、运动、文化等为主题的森林旅游新业态兴起。目前,露营地建设如火如荼,森林和露营的融合成为亮点,森林星空露营、森林动漫露营、森林康养体验等特色主题露营尤其受到人们喜爱。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奇创旅游集团IP产品建设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邢小丽向记者介绍,在疫情影响下,森林旅游深受游客青睐。在产品开发层面,森林公园一定要有核心亮点的美景,自然景观的保护是第一位;其次要发展基于森林的延伸产品,比如森林+研学、森林+康养、森林+运动等,游客对趣味性、体验性、研学参与性强的产品尤为喜爱;第三,森林旅游要重视消费层面的完善,特别是家庭客群对旅游目的地的配套设施和安全等方面尤为关注。

绿色带来好发展

当森林旅游遇到乡村旅游,便开辟出一片新空间。樱花惹人醉,樱桃让人馋,前来赏花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国家森林乡村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米户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村民利用好生态,走上增收致富之路。近年来,昆明市先后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个,省级森林乡村336个,纳入国家级森林乡村备选库100个,有效改善了乡村生态面貌,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了绿色发展。

森林乡村是指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良好、人居环境整洁、保护管理有效的生态宜居乡村。国家林草局已公布了国家级森林乡村名单。时下,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善感乡周家寨村绿意盎然,山清水秀,吸引了不少游客。该村地处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走出一条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森林旅游已成为人们理想的休闲方式之一,同时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目前,全区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45亿人次,总消费超1300亿元,占到全区文旅产业收入总额的20%以上。江西省近年来积极探索“森林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发展森林旅游新业态,已形成观光旅游为主体,包括休闲康养、运动探险等配套的森林旅游产业体系。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香港地址: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18號新怡生工商大厦1樓   電話:852-30623002   客服熱線:18913183038

香港地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沙田沙角邨沙燕樓   電話:00852-90781981

573765372@qq.com
ZVCM-0512
573765372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