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疫情文学”或是缓解焦虑的方式之一
【概要描述】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排队做核酸吗?
昨日,网帖《一条豆瓣动态引发的“疫情文学”复兴》在朋友圈刷屏。它缘于3月18日豆瓣网友@K模仿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开头所发的一条动态:“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这条动态引来众多网民的转发评论,掀起一波有关“疫情文学”的创作狂欢。评论大多取材于经典文学作品、电影、诗歌,从《局外人》到《百年孤独》,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从《无间道》到《重庆森林》等,都贡献了各自的经典金句。
比如改编自张爱玲作品的这句:“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排队做核酸吗?”读来别有韵味,让人忍俊不禁。
经典作品的经典名句,通常有着别致的韵味和语感,在对词语的反复把玩中,焦虑得到了缓解,精神获得了按摩,如果说网民对“疫情文学”的接龙游戏有什么正向意义,那当然不是来自文学层面,而是在网络生态的自生秩序里,人们意外地获得了消解焦虑的一种无伤大雅的方式。
疫情防控常态化难免让部分人心生疲惫和焦虑。但是坚持就是胜利,对于疫情防控,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等想法。个别地方爆出瞒报行程、违规撕毁店铺封条、强行离开封控区的新闻,除了不懂法,一定程度上大概也是因为内心的焦虑无处安放。至少在网络上,“疫情文学”提供了一个缓解焦虑的出口。
同时,也不必担心这一波“疫情文学”会歪曲经典散布流毒,它具备网络亚文化碎片化、边缘性、部落化与集群性等一切特征,它生于网络终于网络,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主办: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70201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