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文旅传媒官方网站
“打开‘花桥智慧停车平台’微信小程序,利用‘停车导航’功能,哪里有停车场,停车场有几个空位,一目了然。驱车离开时,采用无感支付,升降杆自动抬起,十分方便。”
陈先生对花桥经济开发区便捷的智慧停车平台赞不绝口。日前,他驾车到花桥办事,利用“花桥智慧停车平台”,顺利找到了泊位。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递增、车位供给不足、找车位时间成本过高、传统收费模式导致停车等待时间长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锁这一难题?
花桥经济开发区通过搭建智慧停车平台,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该平台基于云架构统一部署,获取车辆、停车场、车辆轨迹等多维度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加工、归集,构建起城市停车大数据网络。
(▲姜夏路停车场)
(▲花园路停车场)
“我们集成现有停车场、短期闲置空地、边角整治地块,以‘智慧停车’重新定义城市停车服务形态,并形成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致力于打造全省领先的标杆性城市停车服务系统。”花桥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李虎介绍。
(▲蒋浦路停车位)
“花桥智慧停车平台”还与花桥城市集成指挥中心互联互通,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提供静态交通数据,实现数据资源信息共享。
(▲花桥智慧停车可视化平台)
针对路面停车位,花桥使用电信NB窄带物联网技术与地磁设备结合,当车辆停入后,地磁感应到车辆,直接联动到收费人员手持PDA上进行语音提醒,收费人员只需要在免费停车时段(半小时)内录入车牌,并打印停车小票,提醒车主在离开时进行缴费。
(▲地磁设备)
当欠费车辆再次进入路面任一泊位,停车云平台将欠费信息同步到PDA上,提醒收费人员催缴欠费。系统实施后,人均管理泊位由8-10个提升至40-50个,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据了解,“花桥智慧停车平台”还将分步接入全区住宅小区内停车场以及商业停车场信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持续升级智慧能力,实现数据共享,盘活停车资源,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全方位停车服务,让智慧停车平台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帮手。
那么,如何使用
“花桥智慧停车平台”呢?
(▲“花桥智慧停车平台”小程序)
用户在出发前可利用“花桥智慧停车平台”微信小程序进行GPS导航与定位,查看周边停车场位置、泊位使用情况,提前掌握停车区域导航距离、泊位余量和收费时段,迅速找到附近所有路内泊位信息,精确到泊位点。
(▲诱导屏)
现场通过诱导屏入口余位提示、岔口引导、车位指示灯指示,在车流量大、车辆频繁密集的时候满足所有车辆入场快速通行,避免车辆排队现象。
用“大数据”这枚“绣花针”
绣出城市精细化治理新风貌,
用“大数据”这块“能量石”
构筑城市智慧化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
花桥经济开发区
不断推动政府治理手段、
模式和理念创新,
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智能体系,
通过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轨道交通花桥站停车场)
(▲轨道交通光明路站停车场)
目前,花桥城市集成指挥中心融合搭建智慧消防、智慧停车、智慧党建、民生诉求等12个模块的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以数据资源共享共建为突破,进一步为城市安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推进城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
来源:花桥国际商务城发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网”、“中文旅传媒”、“中旅传媒网” “中旅美食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或允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标示,并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据中旅传媒报道”或“稿件来源:中旅传媒网”,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
(4)本网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文旅传媒网和中旅传媒网观点。
(5)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壹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我网联系,联系电话:852-30623002/18913183038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邮件地址:1532995669@qq.com
版权所有:中国文旅传媒网 苏州卫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留所有版权。苏ICP备2020066960号-1 技术支持 中企动力 苏州

微信公众号

官方新浪微博

用手机观看
TOP